
新聞分類
23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僅剩2位健在
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,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、中國科學院原院長、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獲得者周光召院士,因病醫(yī)治無效,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95歲。
周光召院士逝世后,1999年獲頒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的“兩彈一星”元勛,僅剩下2位還在世。
公開資料顯示,“兩彈一星元勛”是指為中國“兩彈一星”事業(yè)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國寶級科學家。
兩彈一星,是對核彈、導彈和人造衛(wèi)星的簡稱。作為新中國最初幾十年科技實力發(fā)展的標志性事件,“兩彈一星”也時常被用來泛指中國近代在科技、軍事等領域獨立自主、團結協作、創(chuàng)業(yè)發(fā)展的成果。二十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中國在導彈、人造衛(wèi)星、遙感與制控等方面的成就,也為以后中國航天的進一步發(fā)展打下了基礎。
1999年,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,黨中央、國務院、中央軍委決定,對當年為研制“兩彈一星”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,并授予于敏、王大珩、王希季、朱光亞、孫家棟、任新民、吳自良、陳芳允、陳能寬、楊嘉墀、周光召、錢學森、屠守鍔、黃緯祿、程開甲、彭桓武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,追授王淦昌、鄧稼先、趙九章、姚桐斌、錢驥、錢三強、郭永懷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(以上排名按姓氏筆畫為序)。
周光召逝世后,目前健在的“兩彈一星”元勛僅有王希季、孫家棟兩位。
王希季出生于1921年,衛(wèi)星和空間技術專家,中國科學院院士。曾任中科院上海機電設計院總工程師、七機部八院總工程師等。研制成功中國多種實用探空火箭,主持完成中國第一種衛(wèi)星運載火箭、第一種返回式遙感衛(wèi)星的方案論證、設計,任返回式遙感衛(wèi)星系列總設計師。
孫家棟出生于1929年,運載火箭與衛(wèi)星技術專家,中國科學院院士(1991)。曾任職于國防部五院、七機部、航空航天部等。領導參加我國首枚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地地導彈、液體中程彈道地地導彈的研制試驗;任首顆人造衛(wèi)星研制技術總負責人,2009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。
來源:澎湃新聞
[超站]友情鏈接:
四季很好,只要有你,文娛排行榜:https://www.yaopaiming.com/
關注數據與安全,洞悉企業(yè)級服務市場:https://www.ijiandao.com/

隨時掌握互聯網精彩
排名
熱點
搜索指數
- 1 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、共同繁榮 7904885
- 2 加沙已變“死城” 7808172
- 3 暴雨中臺下只剩1名觀眾 演員仍開演 7712319
- 4 近距離感受“大國重器” 7618084
- 5 美國大豆中國訂單量仍為零 7520764
- 6 試管嬰兒患腎病 父母要求醫(yī)院擔全責 7428150
- 7 女子婚后起訴父母返還18萬彩禮 7332466
- 8 網紅“戶晨風”多平臺賬號被封 7235387
- 9 金價飆升 有非法淘金人井下生活兩年 7144053
- 10 特朗普升級辦公室:肉眼可見全是黃金 70406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