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清代古船時隔150多年重見天日
聲明:該文章來自(新華網)版權由原作者所有,K2OS渲染引擎提供網頁加速服務。
新華社上海11月21日電(記者 孫麗萍)采用世界首創(chuàng)的“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”, 我國迄今水下考古發(fā)現(xiàn)的體量最大的木質沉船——長江口二號古船21日在長江口水域成功實施整體打撈。
從20日夜間到21日凌晨,萬噸“大力”號與我國自主研發(fā)的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“奮力”輪攜手,在長江口二號古船所在長江口橫沙水域完成各項調試,啟動智慧打撈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,對這艘清代沉船實施水下整體打撈。
長江口二號水下考古遺址,包括古船船身、海水和淤泥,被緊緊包裹在22根鋼鐵弧形梁構成的“考古沉箱”中,整體重達8800余噸,在提升作用下以每小時約4米的速度逐漸浮出水面。21日零時40分,長江口二號古船的桅桿率先出水。
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副局長周東榮告訴記者,11月20日至25日,長江口海域有大風天氣,氣象、潮汐等條件復雜多變,打撈長江口二號古船的“時間窗口”被一再壓縮。
長江口二號古船是一艘清代貿易商船,船長約38.1米、寬約9.9米,已探明有31個艙室。它是我國水下考古發(fā)現(xiàn)的體量最大、保存最為完整、船載文物數(shù)量巨大的木質帆船?!伴L江口二號古船的發(fā)現(xiàn),印證了上海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,更是近代上海作為東亞乃至世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珍貴歷史見證?!鄙虾J形奈锞志珠L方世忠說。
“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打撈出水,是水下工程技術與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完美結合,為國際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中國案例、中國模式、中國經驗?!眹椅奈锞贮h組成員、副局長關強說。
據悉,未來數(shù)天內,根據氣象潮汐條件,“奮力”輪將“懷抱”長江口二號古船駛往位于上海楊浦濱江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,讓長江口二號古船在黃浦江畔“安家”。
[超站]友情鏈接:
四季很好,只要有你,文娛排行榜:https://www.yaopaiming.com/
關注數(shù)據與安全,洞悉企業(yè)級服務市場:https://www.ijiandao.com/
- 1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 7904289
- 2 海灘退潮遍地生蠔 市民撿到手軟 7809735
- 3 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在巴西墜機遇難 7713990
- 4 從兩種精神看新疆70年巨變 7616972
- 5 臺風“樺加沙”在廣東陽江登陸 7519979
- 6 女生住60層以上遇臺風 半夜被晃醒 7428597
- 7 俞孔堅空難去世 失事飛機1958年制造 7332952
- 8 廣東國家救災應急響應升至三級 7235151
- 9 胖東來面試30名刑釋人員:全部錄用 7135529
- 10 天山煥新顏 絲路著華章 70407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