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西安發(fā)現285座北朝隋唐墓葬
聲明:該文章來自(大皖新聞)版權由原作者所有,K2OS渲染引擎提供網頁加速服務。
日前,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發(fā)布了陜西省西咸新區(qū)空港新城北城村墓地的最新考古成果。自2021年至今,已發(fā)掘墓地圍溝1處,圍溝內墓葬285座,出土有十六國時期極具代表性的陶人物俑、騎馬俑、牛車、九盤連枝燈、灶等器物。 北城村墓地同時也是迄今為止發(fā)現的十六國北朝隋唐時期規(guī)模最大的一處獨立墓地。
北城村墓地正射影像圖。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
經考古發(fā)現,北城村墓地兆溝內墓葬的分布規(guī)劃有序,排列整齊,布局完整,它上承戰(zhàn)國秦以來的獨立陵園制度,下啟北朝隋唐的家族墓地制度,在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發(fā)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。
考古專家表示,該墓地各時段墓葬均為東向,與同區(qū)域已發(fā)掘的十六國北朝隋唐墓葬南向的特征判然有別,且從十六國初年到唐貞觀年間三百余年的時間內一直保持延用,具有強烈的獨特性與穩(wěn)定性,而墓地內墓葬形制及隨葬品則逐漸產生變化,反映出該墓地所葬人群在喪葬習俗上既保持了本民族的傳統(tǒng),又不斷學習吸收中原漢文化的趨勢,反映了十六國北朝時期遷徙到中原地區(qū)的少數民族在文化上與漢文化逐漸融合的進程。
考古專家認為,北城村墓地的發(fā)掘,對探索十六國北朝時期的北方地區(qū)墓葬形制演變、墓地規(guī)劃設置和相關祭祀制度等相關方面具有重要意義,對十六國北朝隋唐三百年時段內北方復雜歷史背景下長安地區(qū)的人群構成、文化融合過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啟示作用,是中華文明“兼容并蓄、多元一體”特點的重要體現,也為從考古學視角探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提供了范例。
據人民網
[超站]友情鏈接:
四季很好,只要有你,文娛排行榜:https://www.yaopaiming.com/
關注數據與安全,洞悉企業(yè)級服務市場:https://www.ijiandao.com/
- 1 看總書記關心的清潔能源這樣發(fā)電 7904754
- 2 今年最強臺風來襲 7809700
- 3 澳加英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 7714396
- 4 長春航空展這些“首次”不要錯過 7619424
- 5 43歲二胎媽媽患阿爾茨海默病 7519993
- 6 iPhone 17橙色斜挎掛繩賣斷貨 7427762
- 7 女子花10萬云養(yǎng)豬生重病難退錢 7328632
- 8 中國消失的森林正“全盤復活” 7232683
- 9 三所“零近視”小學帶來的啟示 7144065
- 10 老奶奶去世3年 鄰居幫打掃門前落葉 70408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