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聞分類
假雷軍七天罵翻全網是誰之過
“國慶上網被雷軍罵了整整7天”?據報道,這個國慶假期,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大量“雷軍”的發(fā)言視頻,涉及堵車、調休、游戲等熱門話題,不僅言辭犀利,還常爆粗口。但事實上,這些發(fā)言和雷軍本人并無干系,而是AI配音所成。目前,相關短視頻已被平臺逐步下架。
虛假信息古已有之。如今,人人都有“麥克風”、人人皆是信息源,信息與新聞的界限日漸模糊,亦真亦假的消息、洶涌澎湃的情緒,讓輿論場跌宕起伏,過山車般的反轉更是天天可見。
如果說,之前的人工造假只是1.0版本,那么AI的發(fā)達則開啟了深度偽造與低價量產的2.0時代。換臉、換聲、換動作,移花接木;文生文、文生圖、文生視頻,無中生有……當幾千元即可定制整套虛擬形象,當尋常軟件分分鐘生成一批內容詳細、真假難辨的文章,當幾張圖片、幾個關鍵詞就能輕松炮制“新聞”,我們該如何應對?
假信息激增是全球問題,國外政要官員、商企精英、歌手明星等,無不遭遇“碰瓷”。流水線式造假,不僅侵犯隱私權益、混淆公眾認知,更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?!?024人工智能安全報告》顯示,2023年基于AI的深度偽造欺詐增長了3000%,僅今年上半年,AI詐騙案案值已超過1.85億元。
深度偽造猖獗,如何識別與治理?有學者主張從假信息生命周期和傳播鏈條的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著力,即制造、傳播、接受。著眼生產端,我國相繼出臺了《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(guī)定》等法律法規(guī),逐步厘清了各方權責,期待更為有力的治理舉措。再看平臺端,盡管已采取措施加強識別,但仍需要加強技術升級,用技術對抗技術、用魔法打敗魔法。
信息最終都要作用于人,傳播媒介的代際更迭,總會對受眾產生深遠影響。技術進步帶來了“信息的洪流”與“選擇的苦惱”,這也要求人們具備基本媒介素養(yǎng),對于所謂的“網絡熱點”及吸睛信息,不可“聽風就是雨”,盲目相信、輕易轉發(fā)。更進一步,也有必要有意識地優(yōu)化媒介使用策略,平衡信源、打破“繭房”,改善“信息偏食”、拒絕“偏聽偏信”。AI本身就是“人為”創(chuàng)造的,也應該“為人”所用、“為人”服務,我們理當對攜手行動、以善治實現善“智”抱有足夠信心。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
[超站]友情鏈接:
四季很好,只要有你,文娛排行榜:https://www.yaopaiming.com/
關注數據與安全,洞悉企業(yè)級服務市場:https://www.ijiandao.com/

隨時掌握互聯網精彩
排名
熱點
搜索指數
- 1 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、共同繁榮 7903948
- 2 加沙已變“死城” 7809661
- 3 暴雨中臺下只剩1名觀眾 演員仍開演 7712483
- 4 近距離感受“大國重器” 7616824
- 5 美國大豆中國訂單量仍為零 7519879
- 6 試管嬰兒患腎病 父母要求醫(yī)院擔全責 7424851
- 7 女子婚后起訴父母返還18萬彩禮 7329166
- 8 網紅“戶晨風”多平臺賬號被封 7235669
- 9 金價飆升 有非法淘金人井下生活兩年 7144091
- 10 輔導員詐騙上百人 校方是否要擔責 7048420